文藝復興 (Renaissance) 社二甲、乙 97/02/29

一、提問:
1. 當提到「文藝復興」時期,你腦海中會浮現哪一張圖像?這一張圖像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十三世紀後期的圖畫裡,人像都是平面的。到了十五世紀,人像開始變得立體、有生氣,所畫的男女,讓人能夠幻想他們的心理到底在想些什麼,或者是正要張嘴說什麼,他們走過的房間,以及房外的曠野,都畫的跟真的一樣。當時的藝術家運用類似攝影家的視野來觀看整個世界,不僅對現實加以紀錄,連當時的詩人和政治家們也是如此。 你覺得這代表什麼?

2. 每當提到「文藝復興」的成就,你會聯想到的是哪一方面的表現?只要講到「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你會想到的是哪位歷史人物?

3. 何謂「文藝復興」,它的內涵與基本精神又為何?為何西方學者對「文藝復興」的興趣濃厚,相關的學術研究與著作多達上萬冊呢?
相對於黑暗時代,文藝復興時代像是突然綻放的一朵文明之花,他們最初只是為了模仿古代希臘、羅馬的一切事物,企求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榮光再現。然而,所謂的「文藝復興」(Renaissance) 字面上的意思是「再生」(Rebirth)與「重生」(Revival),普遍的認知是自由精神與人文主義的再生,也可說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重現,重現希臘、羅馬=文藝復興?

二、內容
1. 概述:是14世紀至17世紀在歐洲興起的一場有關藝術、文學、自然科學和建築等各方面的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現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
2. 發展:文藝復興從義大利北部開始,集中在佛羅倫斯。它接著往南傳佈,對羅馬的影響尤其大,而羅馬大致上是被文藝復興教宗們重建的。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在15世紀晚期達到全盛時期,當時外國入侵使整個地區陷入混亂。但是,文藝復興的想法跟理想散佈到歐洲其他地方,開啟了北方文藝復興與英國文藝復興。
 發展方向:佛羅倫斯→義大利→北歐各國 (英、法、荷)
 義大利的文藝復興,主要面向:人文主義的精神、文學:包含古希臘的語言研究、藝術:包含繪畫、雕塑、建築等。
 北方的文藝復興主要是著重在人文主義的發展上
 比起歐洲其他地區,義大利和古典的思想本就有親近性。古典政治理論是建立在城邦之上,而古羅馬也是立基在城邦之上建立的,這使得古典的理論可以被義大利人視為是他們自己所有的。在當時,義大利較歐洲其他地區都要富裕,加上富裕的貴族為了榮耀城市而資助文學作者和藝術家,這使得他們可以不用遠赴他國謀生。
 歐洲北方諸國,是在約16世紀初期,由於政治的穩定和經濟的富裕,因而開始有能力接受義大利傳來的文化。但是北方文藝復興的發展與義大利是不同的,主要差異在於北方文藝復興較不那麼世俗化,具有較高的宗教意涵。

3. 意涵:所謂文藝復興,表層涵義是指對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哲學、文學和藝術等的復興,也就是說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文化在中世紀被神學所泯滅,現在要重新使其興盛起來。從深層涵義上看,「復興」古代文化絕不是挖掘古代文物,而是以復興為名,或者說以復興為起點,來宣揚和發展新文化,是借復興古代文化之名,行宣傳和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以宗教神學為代表的封建文化之實。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場反封建的運動。
(1) 名詞定義:在眾多研究文藝復興的論著中,對這次運動的成就概括最好的,還是布克哈特(Jacob Burckhardt)在其《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中所說的一句話。他認為,文藝復興的成就在於兩個重新發現:第一是重新發現了人;第二是重新發現了世界。
 所謂「重新發現了人」,是說在中世紀,人為神所取代,有神無人,人在神的壓迫下痛苦呻吟;而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了以人代替神、重人輕神的新時代,以人性為本去追求人的、世俗的、物質的幸福生活,是當時時代的強力主張。
 可以說,人文主義就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最根本的核心理想。
 而所謂「重新發現了世界」,是因為在中世紀,不僅人被泯滅,而且世界也被泯滅,世俗世界讓位於天國,世俗世界成為惡的居所,成為上帝選民的煉獄。這裡重新發現了世界,是指人們生活於其中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文藝復興運動開始使自然和人類社會上昇到他們應有的地位。
(2) 人文主義:人文主義思想家的思想很紛雜,各不相同,但是他們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們都推崇人、強調人的重要性。
 他們歌頌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權,反對神權,他們希望過人的生活,追求人的幸福,否定來世天國的幸福;他們提倡人的個性解放,反對扼煞人性的禁慾主義。他們的這些思想,就被稱之為「人文主義思想」。
 人文主義者在社會思想上的第一大貢獻,就在於他們改變了人們的社會價值觀,也就是說,改變了人們對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加以評價的依據。
 我們知道在中世紀,對人們來說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出身,是出生的門第及血統。於此同時,隨著教會勢力的日益強大,神職人員與教會的關係、在教會中的地位高低和個人的出生門第一樣,成為評價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與價值的標準。
 然而,在人文主義運動中,這些原則受到了衝擊。許多人文主義者勇敢地站出來推翻這一切,他們用人的知識、智慧、品德這些後天的東西去取代了人的出生門第這一標準,取代了在教會中的職位高低的標準,那些以為憑藉著高貴血統、世襲財產,或從事神職而獲得高社會地位的人們,那些以往因此而受人尊敬的人們,被那些具有正常理智、有知識、有才智、有品德、有能力的人們所取代,而後者則成為社會的寵兒。
 中古時期的人們致力於探索本身的靈魂,然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們卻是熱衷於自我個性的了解,甚至展示出他們的個性。因此,中古時期的「頌讚人們等於頌讚上帝」觀念〔源自於上帝創造人類〕。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家們卻把人當作一個創造者來頌讚。
 不特別強調人類與生俱來的罪惡性,而是重視人類能自我思考、自決行動、製造工藝品,甚至能夠輔導別人的命運。因此,人類被認定是大自然的統治者,雖然不是創造主,卻具有創造力的主宰權,而這精神底蘊就被稱之為──人文主義humanities
 當人在加深自我認識時,會衍生出「人類的自我定位」的課題。中古時期的「頌讚人們等於頌讚上帝」觀念,到了文藝復興時代的作家們卻把人當作一個創造者來頌讚。他們並不特別強調人類與生俱來的罪惡性,而是重視人類能自我思考、自決行動。→獨立精神→自由主義
 人類被認定是大自然的統治者,雖然不是創造主,卻具有創造力的主宰權,而這精神底蘊則被稱之為──人文主義(humanities)。

4. 意義:文藝復興常被視為西方由中古邁向現代的轉型期。這個轉變的關鍵即在於以神為中心的世界觀被人本精神所取代,簡單來說,「個性」(自覺的意識)與「世俗性」(相對於宗教信仰的他世性的強調)的提昇,是文藝復興以後的現代文明與中古時代最大的差異。

參考網站:文藝復興藝術史 http://www2.tku.edu.tw/~tahx/lau/index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