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上課內容─拜占庭帝國


投影片1

投影片2 地理位置
投影片3 伊斯坦堡

投影片4 歷史發展
• 源起:君士坦丁大帝在希臘殖民地拜占庭建立「新羅馬」,作為帝國的首都,羅馬帝國的中心便從西方轉移到東方
• 分歧:隨著時間的延長,東西方差距加大。語言、宗教、政治、文化等區別越來越明顯;日耳曼人入侵帝國西方後,東西方的最後聯繫從此切斷。

投影片5

投影片6
•中興:查士丁尼(AD 527-565)─羅馬帝國最後一段光榮輝煌的時期,又稱「查士丁尼時代」。

投影片7

投影片8
•歷史
1.AD 565 – 716 自力更生時期
帝國一方面抗拒強鄰入侵,維護疆土的完整;另一方面鞏固經濟、政治、軍事等制度,並發展出一種新的文化。
2.AD 716 –1057 黃金時期
拜占庭帝國的經濟、軍事和文化達到了最高峰,在這300年中,西方正處於混亂階段,拜占庭則產生了高度「基督教希臘文化」,對西方「十二世紀的文藝復興」有相當深刻的影響。

投影片9
投影片10
投影片11

投影片12 Golden Era黃金時代

投影片13
3.AD 1057 – 1453 衰落時期
在東西兩面敵人的交逼下,拜占庭疆土日益退縮,終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滅亡。

投影片14 歷代羅馬皇帝統治
• 戴克里先
• 君士坦丁
• 查士丁尼


投影片15 戴克里先的東方政策
• 戴克里先為了穩定羅馬帝國,帝國管理統治傾向東方化,採用東方專制君主的稱號和禮儀

投影片16

投影片17 帝國分裂
• 時間:AD 395
• 原因:狄奧多西一世臨終前將帝國分為兩半
• AD 379 皇帝格拉提安任命為共治皇帝
• AD 392-395 統治整個羅馬帝國
• 分裂

投影片18 民族大遷徙

投影片19 君士坦丁的擴建新都
• 西羅馬帝國亡於日耳曼蠻族(AD 476)後,以拜占庭為都的東羅馬帝國延續古羅馬的命脈。
• 背景:君士坦丁統一帝國後,了解帝國經濟文化的重心已經東移,便在東方選定新都。加上早在第四世紀,日耳曼蠻族的威脅已十分明顯,尤其在匈奴人侵逼歐洲之後。
• 優勢:君士坦丁選在博斯普魯斯海峽邊、易守難攻的拜占庭為新都。他可以應付日耳曼蠻族的威脅,而且將新都建在東方,可以更接近富裕的東方行省。
→AD 330年,新都擴建完成,君士坦丁命名為君士坦丁堡,並長期駐蹕,成為羅馬帝國的新國都。

投影片20 查士丁尼的中興
• 軍事:在位期間,派遣名將貝利沙留奪回了汪達爾人和東哥德人占領羅馬帝國的部分領土。
• 法律:查士丁尼為規範複雜的社會,成立一個由十位法律專家組成的審查團,通盤整理過去的法律。
• 建築:採用東方的格調而建,如聖索菲亞大教堂即是配合東方格調的圓頂。

投影片21 查士丁尼的政策
• 以武力收復西方失地,完成政治統一
• 修訂法律,整理法學,完成法治統一
• 排斥異統,扶持正統,完成宗教統一
• 美化首都和其他城市,顯示帝國的繁榮和財富

投影片22 1.收復西方失地
• 查士丁尼用兵西方,收復了義大利、北非和部分西班牙,雖盡力恢復羅馬帝國的輝煌時刻;但同時戰爭付出龐大的代價,造成人力、物力的直接損失,亦加重東方人民的賦稅和離心力。

投影片23 2.查士丁尼法典
• 西元528至534年之間,他們整理了四百年來的羅馬法律和法學理論,整理出4652條的條文。
• 目的:為查士丁尼大帝的新羅馬訂定一部簡明一致的法典,即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 結果:新法典成為拜占庭帝國法律問題的規範依據;在查士丁尼去世以後,繼續沿用達九百年之久。
• 其他:法典之外,委員會還將過去重要判例等彙集成法學彙要(AD 533),又編法學原理作為訓練法官的教材。法學彙要之於法學,有如查士丁尼法典之於法律之重要性與地位。

投影片24 3.拜占庭藝術
• 在勝利暴動後,摧毀城內各大建築,給查士丁尼一個重建的機會,舉凡皇宮、元老院、浴池、水溝、道路均煥然一新。
• 鞏固新都:他重建破毀的君士坦丁堡的防禦工事;使帝都三面環海之外,被約14英哩的石牆所圍繞。
• 增加防禦:唯一臨陸的一邊,被深溝及三道城牆保衛,最裡面的一道城牆有25英呎厚、70英呎高。
• 意義:查士丁尼親自督促重修這道雄偉的防禦工事,使其成為延續帝國性命、保存文化的戰略基礎。

投影片25 4.政教合一
• 自君士坦丁大帝以來,東方皇帝不僅控制基督教內部的行政,甚至以政治力量左右教會信條。因此,拜占庭皇帝不僅是一國元首,亦是教會領袖,教會成為政府的一個行政部門,而「政教合一」亦成為拜占庭帝國牢不可破的傳統。

投影片26

投影片27 教堂建築
• 查士丁尼最熱心教堂建築,他構建許多美麗的教堂,有助於顯示帝國政府和教會之間的密切關係。
• 代表:聖索菲亞大教堂(AD 537)美侖美奐,其圓頂建築、彩色石壁、鑲嵌藝術與吊燈等,均屬藝術傑作。
• 影響:四百年後,俄羅斯貴族見識教堂的美,竟決定接受拜占庭的希臘正教,成為俄羅斯人的信仰。

投影片28

投影片29

投影片30 歷史地位
• 發展東歐文化,至今仍保留在俄羅斯、巴爾幹半島及希臘等地。
• 直接或間接地保存古典文化,並將其發揚光大,再傳回西方世界。
• 對西方歐洲的最大貢獻便是作為抵抗亞洲蠻族的屏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