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上課內容-希臘

投影片1 圖
投影片2
歐洲早期文明源自希臘,古希臘的雅典人孕育了最早的民主觀念,而他們的藝術家、哲學家與科學家更為後世留下不少珍貴的文化遺產,影響西方文明社會極為深遠。
投影片3 地理環境
• 山多地少、 崎嶇破碎
• 氣候溫和、 陽光普照
• 地中海
投影片4 地勢圖
投影片5 地圖
投影片6 照片
投影片7
We live around the sea like frogs around a pond. ——Plato
我們環繞著大海(爱琴海)而居,如同青蛙環繞著水塘。 ——柏拉圖
投影片8 海洋文明vs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商業發達→自由流動、公平交易
大河文明→農業發達→興修水利、集中力量
投影片9 歷史發展
• 愛琴文明:邁諾安文明、邁錫尼文明
• 荷馬時代
• 城邦時期:雅典、斯巴達
戰爭─波希戰爭、伯羅奔尼撒斯戰爭
• 亞歷山大帝國
• 希臘化時期
• 東羅馬帝國
•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投影片10 愛琴文明BC2300-1400
古代的希臘和羅馬文明皆屬內海文明--地中海文明,而希臘文明先驅的即是愛琴文明。
在希臘人移入前,愛琴區域已有更古文明存在的事實 。
荷馬(Homer )史詩Iliad記載,Troy王子,曾引誘斯巴達王曼尼累斯(Menelaus of Sparta)的王后海倫Helen私奔,引起希臘人興師問罪,而城陷國亡。
投影片11 邁諾安文明BC2300-1600
• 時間:BC 2300-1600
• 地點:克里特島
• 頂盛:米諾斯王朝(雄霸愛琴海)
• 特色:
1. 使用青銅器,陶藝水準高
2. 使用線型文字
3. 興建城市,對外貿易發達
• 滅亡:BC 1500的大地震
投影片12 照片
投影片13 照片
年代:1400 B.C.
名稱:邁諾宮殿〔Palace of Mino〕
地點:諾索斯〔Knossos〕,希臘
投影片14 邁錫尼文明
• 時間:BC 1600-1200
• 地點:希臘半島南部
• 特色:
1. 吸收邁諾安文明,創造自己的文字
2. 城堡、圓頂墓建築及精美的金銀工藝品
3. BC1194 遠征小亞細亞,發動特洛伊戰爭
• 滅亡:多利安人南侵
投影片15 地圖
投影片16 荷馬時代(黑暗時代)
• 時間:BC 1100-750
• 族群:多利安人(游牧民族)
• 政治:
1. 部落或部落會議
2. 國王有選舉產生,權力不大
3. 有貴族會議、公民大會等
• 社會:有貴族、平民,階級嚴明,身分世襲
• 宗教:希臘神話逐漸形成
投影片17 地圖
投影片18 城邦時期
• 時間:BC 750-359
• 形成:地理環境→部族林立,不利統一
• 模式:以衛城為中心,周圍為農村
• 特色:
1. 獨立自主的政治體
2. 親族共同體
• 政治發展:君主→貴族→僭主→民主
• 經濟狀況:工商業發達、手工業活躍;出現冶金、造船、製陶、紡織、建築業
投影片19 地圖
投影片20 雅典
• 經濟:海上貿易盛行、工商業發達
• 危機:人口增加與土地不足
→ 1. 鼓勵移民、建立海外殖民地
2.鼓勵農民種植高價值的經濟作物
• 結果:新經濟制度帶來新的社會、政治問題,成為雅典民主制度發展的背景
投影片21
以愛奧尼亞人為主,多營工商業,建立世界最早的民主政治(公民會議)。
BC 682, 雅典廢除王政(因為雅典注意工商業的經營,使財力雄厚的平民起來爭取政權,反對貴族專政)。人民選出執政官負責執行城邦政務,從此 雅典走向民主政治。
投影片22 雅典衛城 照片
投影片23 斯巴達
• 經濟:農業城邦
• 危機─人口增加與土地不足
解決方案─對鄰邦發動侵略戰爭
• 結果:為了控制農奴,發展出嚴密的軍國主義社會
投影片24
以多利安人為主,BC 8-7世紀間,斯巴達征服鄰近美西尼亞(Messenia)等地,將其原有的50萬居民淪為農奴,以專替斯巴達公民耕種田地,使斯巴達公民形成一種特殊的統治階級。政府由兩個世襲的王,28位元老及5個監察員組織而成,歷史上最早的極權政治。實施全民軍事化,體健的斯巴達嬰孩年滿七歲即脫離家庭,集中於兵營接受12年嚴格軍事訓練,至60歲退役。
投影片25 波希戰爭
• 時間:BC 492-479
• 起因:波斯帝國擴張,
威脅希臘城邦
• 結果:雅典領導下,
聯軍戰勝波斯
• 影響:希臘人信心大增,
創造璀璨的希臘文化
投影片26 波斯帝國版圖
投影片27 波斯戰爭路線圖
投影片28 馬拉松戰役
「馬拉松」其實是一個平原的名字。BC490年,當時的波斯欲吞拼希臘,希臘士兵奮勇抗敵,最後在馬拉松平原擊敗波斯侵略者。傳令兵菲力彼得斯 (Pheidipides) 拋掉盾牌跑了42.195公里回到雅典,高呼他們勝利了之後,便倒地犧牲了。
後來為了紀念馬拉松戰役及菲力彼得斯的英雄事跡,便於1896年第一屆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了馬拉松長跑比賽。
投影片29 照片
投影片30 波希戰爭的影響
影響:西方歷史中心從近東的大河流域->地中海推移
1. 保障了希臘城邦的獨立和安全
2.就繼起的時代言,使方興的希臘文明免於被古老的近東文明所淹覆,得以發揚光大,而為後世的西方文明導其先路。
投影片31
希臘文化史可以波希戰爭作分水嶺,分前後兩大段落。波希戰爭前,希臘文化較發達的地方是 小亞西亞地方的希臘城邦。波希戰爭後,雅典成為希臘文化中心,尤其在伯里克里斯(Pericles)執政時(B.C.461-429),雅典成為「全希臘的學府」文化發展到最高峰,亦稱為希臘文化的黃金時代。
投影片32 伯羅奔尼撒戰爭
• 時間:BC 431-404
• 原因:雅典與斯巴達各率一批城邦交戰(民主政治vs寡頭政治)
• 結果:最後雖由斯巴達取得勝利,但兩敗俱傷
→為馬其頓王國所征服
投影片33 地圖
投影片34 馬其頓的崛起
在希臘城邦內戰之時北方的馬其頓則乘機而起。BC 359年腓力即位後,重組陸軍,推動改革,並採遠交近攻的策略,使馬其頓逐漸強盛,並成為半島上的最龐大的帝國。
投影片35
到了BC 338年,半島南部各希臘城邦均已落入腓力手中。之後腓力在東征初期被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平定戰亂後並繼續東征,歷經九年之後,建立了一個東到印度河流域、北至裏海、南達埃及、西抵巴爾幹半島的龐大帝國。然而,亞歷山大在未繼續完成西征的情況下即生病致死。
投影片36 亞歷山大 照片
投影片37 亞歷山大帝國版圖
投影片38
亞歷山大死後(BC 323年),因缺乏適當繼承人以及部將間的爭權奪利,最終使帝國分裂為三部份,其名稱及範圍如下:
A.安提哥納(馬其頓希臘王國)--馬其頓和希臘城邦。
B.塞流卡斯(敘利亞王國)--兩河流域、伊朗高原。
C.托勒密(埃及王國)--埃及、北非地區。
投影片39 亞歷山大東征路線圖
投影片40 羅馬帝國的統治
• BC 2世紀後期,羅馬勢力逐漸擴展,整個巴爾幹半島逐步落入羅馬人的手中,馬其頓於是成為羅馬的一省(BC148)。
• 四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份,巴爾幹半島屬於東羅馬的拜占庭帝國。六世紀後,因政、經中心東移至君士坦丁堡,雅典甚至淪為一個地方城鎮。
• AD1204 雅典一度被十字軍佔領,在拉丁人的統治之下達 252年之久。
投影片41 羅馬帝國版圖
投影片42 東西分裂圖
投影片43 拜占庭帝國版圖
投影片44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版圖
投影片45 文化成就
• 民主政治制度
• 文學與史學
• 神話故事
• 科學與哲學
• 藝術
投影片46 民主政治制度
雅典的民主政治不是某個人的發明或成就,而是雅典人經歷兩百多年的改革與修正,不斷創新的產物。
投影片47
王政(Monarchy):承部落王國之舊,王的主要任務在「祀與戎」(宗教和軍事)。
2.貴族政治(Aristocracy)或寡頭政治(Oligarchy):少數地主貴族的統治。
3.僭主政治( Tyranny):B.C.7-6世紀,僭主指權力的由來不合法,不對任何方面負責的專制的君主。
投影片48
4.民主政治(Democracy):
BC6-5世紀之交興起,是人民全體(不含婦女、僑居人、奴隸)直接管理政治之謂。人民依所有財產的多寡,分若干等級,而依不同等級對城邦盡不同的責任,享不同參政的權利。
希臘城邦民主政治極盛時期,也是希臘文明極盛時期。
投影片49 改革者
• 奠基:梭倫 (創立400人會議、民眾法庭、實現人人平等)
• 確立:克里斯提尼(改為500人會議、創陶片放逐法)
• 頂點:伯里克里斯(使公民大會獲得立法權)
投影片50 運作方式
• 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構
• 五百人會議─抽籤產生,每個公民皆有機會
• 各種委員會─十個五十人委員會,輪流掌理國家政治
• 軍事─選舉十位將軍負責
投影片51 陶片放逐法
• 用意:保護民主體制不受破壞,防止僭主政治或寡頭政治再起
• 辦法:年初召開公民大會,如大會認爲有必要實行一次放逐公民的表決,便召開表決大會,會上公民將他認爲可能危害城邦民主制度的人的姓名書寫在陶片上並投入陶罐中,必須達到六千陶片才能通過一件放逐案。
投影片52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色
• 直接參與
• 人民主權
• 輪流治理
• 法律至上
投影片53 雅典民主政治的意義
• 兼顧個人主義與公精神
• 調和個人自由與團體生活
• 為後世樹立完美的典範
投影片54 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點
• 範圍:僅限於少數成年男性,不包括婦女、人數眾多的奴隸,以及居留在雅典的外邦人
• 區域:限於小國寡民
• 易受私慾影響
• 抽籤選舉使得素質不同的人得到政權,容易導致國家權力的濫用誤用
投影片55 雅典民主體制vs 美國民主政治
投影片56 史詩、抒情詩
詩歌是希臘文學早期的主要體裁,古希臘人喜彈六弦琴,產生抒情詩。
BC 6世紀間,小亞細亞女詩人薩福(Sappho)被稱為「第十位文藝女神」,底比斯(Thebes)城邦詩人品達 (Pindar)被稱為「歌之神」。
早在還沒有文字的時代,希臘即有很多歌詠英雄、武士冒險患難等事蹟的詩歌,後經歷代詩人蒐集潤飾而逐漸形成長篇史詩。
現存最著名的史詩即是荷馬的伊里亞德和奧德賽。
投影片57
伊里亞德敘述的是一個大悲劇中的小插曲,詩中共分24章,描寫特洛伊和希臘的圍攻戰。
關於特洛伊城邦有一個神話,特洛伊的開國君主在築城的時候,因欺騙援助他的天神而觸犯天條,於是命定在兩代之後,他的國家將遭受到處罰。後來特洛伊的王子巴利士因搶走斯巴達的皇后海倫而引起特洛伊和希臘兩國間的戰爭,希臘軍隊圍攻了特洛伊十年,但不能破城而入,最後靠了木馬計才攻入了圍城。
伊里亞德一詩便是描寫希臘英雄阿基里斯和希臘主帥阿格默姆能之間的爭端,阿基里斯在和主帥爭吵之後憤然離去,不願再幫助他,可是當希臘軍隊幾乎功虧一簣的時候,阿基里斯終於回心轉意,回來拯救國人,且殺死特洛伊英雄赫克特。
投影片58
奧德賽可說是伊里亞德的續集,全篇分24章,描寫希臘英雄攸利西斯個人的歷險故事。希臘軍攻陷特洛伊城之後,勝利的將軍們各自回家,只有伊色佳國主攸利西斯在外面過了十年流浪生活才回到家裡和忠實的妻子破鏡重圓。詩的內容是攸利西斯一連串的歷險,他在仙女洞裡的逗留、在矮人島上的冒險、在阿西諾士國王處受到的款待以及回到家裡和妻子眾多的求婚者的比武都是生動有趣的場面。
投影片59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
艾思奇利斯(Aeschylus):《阿加曼儂》(Agamemnon)
索福克里斯(Sophocles):《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
幼里匹蒂斯(Euripides):《米蒂亞》( Medea)。
投影片60 艾思奇利斯
是現存最早有劇作存世的戲劇家。他生於公元前525年,少年時曾參加抵抗波斯人入侵的戰爭,戰爭的衝擊據說影響了他日後的劇作。
投影片61
他於BC499左右開始參加悲劇競賽,但一直到BC484年才第一次首獎,然後連續再奪了十三次首獎。據說他一生寫了約九十個劇本,我們現在知道七十九個劇本名稱,但只有七個劇本流傳下來,包括《波斯人》(The Persians, 472 BC), 《七軍聯攻底比斯》(Seven Against Thebes, 467BC), 《奧瑞斯提亞三部曲》(Oresteia, 458BC)(包括《阿加曼農》(Agame-non), 《祭奠人》(Choephoroe)及《優曼尼底斯》(Eumenides)), 《訴求者》(The Suppliant, 463BC)及《普羅米修斯之縳》(Prometheus Bound, 469BC)。其中《波斯人》是他別樹一格的劇作,有別於其他古希臘悲劇,它是根據史實而非神話改編而成。
投影片62
艾思奇利斯是第一個加入第二個演員的古希臘劇作家,這個重要發展令戲劇衝突的可能性得以展開,而演員重要性的加強亦同時削弱了歌隊的重要性。另外,他的劇作裡關注著人與神的關係,著重所謂真理觀念的問題,他認為人類在痛苦中學習,最終將會找尋到一種新的宇宙秩序,就是宇宙間的真理,人間恩仇終由國家法律審理等。這在人類觀念史發展具有革命性意義。而艾思奇利斯本人亦被尊為「悲劇之父」。
投影片63 索福克里斯
古希臘三大悲劇家之一。出身於兵器製造廠廠主家庭。是雅典民主派領袖伯裏克 利的朋友,曾被選為雅典十將軍之一。他寫了120多部劇本。穫獎24次。完整的劇本只傳下7部悲劇。他既相信神和命運的無上威力,又要求人們具有獨立自主的精神,並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雅典民主政治繁榮時期思想意識的特徵。他以自己的理想來塑造人物形象,即使在命運的掌握之中,也不喪失其獨立自主的堅強性格。
投影片64 幼里匹蒂斯
是古希望三大悲劇家的最後一位。他出生時適值雅典城邦的黃金時期,不過他獨立特行,厭世忌俗,很少參與政治活動,交往者多為品趣相同的哲學家和詭辯家。他反映著當時最先進的思潮,懷疑甚至攻擊傳統的信仰。晚年他更離開雅典,到馬其頓宮廷作客,並在那裡寫出了他晚年的曠世巨構。
投影片65
據說他共寫了92個劇本,現存的共有17個悲劇和一個是撒特劇,其中包括:《愛爾塞斯提斯》(Alcestis, 438B.C.)、《美狄亞》(Medea, 431BC)、《希波里特斯》 (Hippolytus, 438BC)、《愛恩》(Ion)、《伊蕾特拉》(Electra)、《特洛伊的婦人》(The Trojan Women, 415BC)、《巴克哀》(Bacchae)及撒特劇《獨眼巨人》(The Cyclops)等。雖然幼里匹蒂斯在後世享負盛名,但當時卻沒有受廣泛的激賞,他在悲劇競賽中一共只獲得5次首獎(一說4次)。
投影片66
他主要關心的是在哲學與心理方面,他的劇本常被以不完美的戲劇結構與不確定的焦點為人詬病,但另一方面他又以描寫人物心理被受讚賞。索福克里斯(Sophocles)筆下的悲劇英雄都是「他們應當如此」(they ought to be),但在幼里匹蒂斯的劇本中,人物往往被描述成「他們本是如此」(they really are)。他是懷疑論者,在他筆下的人物往往是卑小無能,顯出他們並無可敬之處,甚至神祇也是不公正,祂拯救罪犯只是基於私人關係,這是對希臘傳統英雄的批評與否
投影片67 里斯多芬尼玆
希臘喜劇《利西翠妲》是古希臘喜劇作家亞里斯多芬尼茲(Aristophanes)於西元前四一一年參加雅典酒神祭喜劇大賽的作品,是傳世作品當中最受歡迎的劇作之一,同時也是第一部以女性為主角並以反戰為題材的荒誕喜劇。
投影片68 歷史學家 照片
投影片69 希羅多德
羅多德所著的書,題為《歷史》。但因此書系以描述希波戰爭為中心內容,所以也叫做《希波戰爭史》。著書的目的如何呢?他一開頭就說道:“,他之所以要把這些研究成果發表出來,是為了保存人類所達成的那些偉大成就,使之不致因為年代久遠而湮沒不彰,為了使希臘人和異邦人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豐功偉績不致失去其應有的光彩,特別是為了要把他們之間發生戰爭的原因記載下來,以永垂後世。”
投影片70
《歷史》可分為兩大部分。從第一卷至第五卷第二十七節為前半部,是泛論波斯帝國的擴張以及小亞細亞、埃及、利比亞、西徐亞等地的情況,第五卷第二十八節是個轉捩點,這以下為後半部,專門敍述希、波戰爭的經過。在前半部中,希羅多德還保留著某些愛奧尼亞“紀事家”的特色,往往失於輕信,所寫的多為道聼塗説,不一定可靠,甚至是荒誕不經的。而在後半部中,希羅多德則表現了力求真實的精神,其所記載的大都是事實。希羅多德本身是有發展的,他從一個輕信傳說的“紀事家”發展成一個高度負責的歷史學家。此書是最早用希臘文寫成的歷史著作,因此被稱為「歷史之父」(The Father of History)。
投影片71 修昔底德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則體現了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縝密的史學方法,記載翔實,可稱為信史。修昔底德把當時希臘哲學家們那種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邏輯方法應用到歷史研究中去,為後世的歷史編纂學樹立了光輝的典範,這是他最偉大的貢獻
投影片72
在敍事方面,我決不是先入為主,一拿到什麼材料就寫,我甚至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觀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記載的,一部分是根據我親身的經歷,一部分是根據其他目擊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這些材料的確鑿性,總是盡可能用最嚴格、最仔細的考證方法檢查過的,然而即使費盡心力,真情實況也還是不容易獲得的:不同的目擊者,對於同一個事件會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因為他們或者偏袒這一邊,或者偏袒那一邊,而記憶也不一定完全可靠。
投影片73 諸神的國度
希臘人的諸神中,沒有撒旦,所有的神都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
他們有時施惠於人、祝福人、教導人,但有時他們也可以施暴於人、詛咒人、欺騙人,他們具有人的形體和所有可能想像的人的性格,神的世界和人的世界如此類似,希臘人便將眾神間的因緣變故,編織成許多美妙的神話,後來成為歐洲各國文學藝術等取材的寶庫。
投影片74 宗教信仰
• 相信神諭
• 神明擬人化
• 神明的動機不為人們所了解
• 把人生不可知的部分歸諸神明的作用
• 無確定的教諭,一般人可以向神明祈禱
投影片75 宙斯與希拉
投影片76 阿波羅與阿耳忒彌斯
投影片77 馬爾斯與雅典娜
投影片78 邱比特與維那斯
投影片79 克麗歐
投影片80 泰利斯
投影片81 智者學派
• BC 5 世紀,進行一場知識革命
• 學者放棄對物質世界的研究,轉而思考與人密切相關的問題
• 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
• 把哲學從天國帶到人間
投影片82 哲學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我也是世界的公民——蘇格拉底
應該學會把心靈的美看得比形體的美更加珍贵——柏拉圖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斯多德
投影片83 建築-劇場  照片
投影片84 建築-運動場 照片
投影片85 建築-宮殿  照片
投影片86 照片
投影片87 宮殿 立柱
投影片88
多利克風格柱式的特色是堅固與結實,柱頭平滑樸素。這種柱子通常在希臘本土以及它在義大利南部的殖民地和西西里島流行。
愛奧尼亞風格柱式比較細長高雅。它的柱頭有一對向下捲的卷渦,這種柱子通常在希臘東部以及愛琴海中的島嶼流行。
科林斯風格柱式很少出現在希臘世界裡,倒是在羅馬神殿經常出現。它的柱頭非常華麗,圍繞著芼茛葉的裝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