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 社二甲、社二乙 97/05/16

• 發抖吧!暴君、賣國奸人、無恥的狗黨狐群!
• 發抖吧!賣國的陰謀,終究要得到報應!
終究要得到報應!
• 全國都是上陣的戰士,前仆後繼有少年兵,法蘭西不斷出新人,隨時準備殺敵效命!
• 武裝起來,同胞,把隊伍組織好!
• 前進!前進!用骯髒的血做肥田的糞料!

法國國歌《馬賽進行曲》

1 革命背景
• 貴族特權
• 階級衝突
• 啟蒙思想
• 統治無能
• 財政危機

1-1 貴族特權
• 專制君主路易十四死後,貴族勢力再度崛起
• 於路易十五統治初期,重申其特權
• 在路易十六財政大臣試圖通過財政改革時,強力抵制(削減宮廷費用、廢除強迫農民維修公路‧‧‧)

→由上而下的改革失敗,由下而上的改革將至

1-2 階級衝突
• 第一階級─教會高層和一般教士
• 第二階級─佩劍(世襲)貴族與穿袍(購買或聯姻)貴族
• 第三階級─大金融家、大商人、政府官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底層則是農民

1-3 啟蒙思想
• 新思想
1) 自由
2) 平等
3) 理性
4) 進步
• 哲學家
1) 洛克─私有財產與政府權限
2) 伏爾泰─攻擊貴族特權與教會腐化
• 美國獨立成功的刺激
1) 證實啟蒙思想的理念
2) 協助獨立軍的法軍回國
3) 參戰使國家財政陷入危機
•Lord Acton:法國革命在實際行動前已在大眾腦海中形成
•當法國大革命爆發時,許多人都清楚的認識到,這不是普通的騷亂,而就是那個預期中的革命了,法國民諺:「都是伏爾泰的錯;都是盧梭的錯。」

1-4 統治無能
•威脅:第三階級的蠢蠢欲動和貴族挑戰中央集權權力
•缺乏:理政的才能、又不具決斷力和敏銳眼光,做事缺乏效率
Ex.1776.7.14他在日記上寫著「平安無事」
•嗜好─狩獵和制鎖

1-5 財政危機
•當時法國是西歐最繁榮的國家之一,加上十八世紀中葉以來歐陸正是商業和工業高度成長的時期
•主因─賦稅制度的不合理及參加一連串戰爭(十八世紀的重大戰爭,法國皆不願缺席,又介如美國獨立戰爭)

2 革命經過
•第三階級出頭
•組織國民會議
•頒布人權宣言

2-1 第三階級出頭
•由於財政困難,路易十六於1787年提出向所有地產徵收統一稅的要求,引起貴族階級的反彈,宣稱唯有召開三級會議才能制定新稅制。貴族本欲藉此會議的進行,重新獲得統治地位(路易十四-十五任內未曾舉辦過)。
•三級會議召開時,第三階級在人數或活躍都超過前兩階級,他們迫使國王改名為國民會議,表示會議的結果是代表全國國民,而非特權階級。
•然而,因人民的聲音與意見在前兩階級主導下,遭受忽視與踐踏。因此,下層民眾群起由店家、作坊、農村、家庭中走出,一面傳播新消息,一面組織示威遊行。
•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他們攻破巴黎巴士底監獄,摧毀了壓迫的象徵;同時,巴士底監獄的陷落也標誌著人民登上了歷史舞台,同時激勵更多的民眾走上街頭反抗暴政,法國大革命此時已然勢不可擋。

2-2 組織國民會議
•面對革命形勢,國民會議中的貴族和教士暫且屈服,和第三階級一起制定通過若干法律以廢除不合理的舊秩序,建立一個新社會。
•成就
1)廢除封建特權和封建階級
2)制定人權宣言
3)將教會財產國有化
4)制定教士法,規定教士由政府給予薪俸,視同公職人員
5)制定一七九一年的憲法─肯定新秩序(君主立憲+三權分立) 

•第一條: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顯示社會上的差別。
•第二條: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
•第六條:全國公民都有權親身或經由其代表去參與法律的制定。法律對於所有的人,無論是施行保護或處罰都是一樣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第八條:法律以外,不得處罰任何人。
•第十條:意見的發表只要不干擾法律所規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見、甚至信教的意見而遭到干涉。
•第十二條:人權的保障需要有武裝的力量﹔因此,這種力量是為了全體的利益……而設立的。
•第十六條: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
•第十七條規定: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權利。

2-3 革命發展階段
•第一期(1789-1791):廢除封建制度、頒布「人權宣言」、改革教務與建立憲法
•第二期(1791-1795):激進份子取代溫和的中產階級自由主義者,建立法國第一共和
•第三期(1795-1799):溫和的中產階級復出,主張有限改革的自由主義想法
•第四期(1799-1804):拿破崙執政,推行有利於中產階級的改革,並成為法國皇帝,代表著革命精神的挫拜

3 革命意義
•民族主義的形成
•社會問題的重視
•對革命的反省

3-1 民族主義的形成
•雖然自古以來即有以種族為單位的群體意識,但明確以國家為單位,統整全體國民的民族意識直到法國大革命才正式出現
•弱小國家以此作為富強之基石,致力於推展民族之獨立;強大國家亦以此為基礎發展種族歧視之理論,排斥甚至於屠殺其他民族
→法國大革命的進步與血腥構成人類歷史上最諷刺的一頁

•法國大革命奠定了民族國家的基本架構:
1)普遍公民的認同
2)常備軍隊的建立
3)有效的國家稅收機構
4)理性的官僚組織
5)其他:國旗、國歌、國語的推行

3-2 社會問題的重視
•法國大革命開始重視與群眾的連結,也因此與群眾相關的社會問題也逐漸受人重視。此後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的發展,都不脫這個脈絡。同樣地,現代民主政治、大眾文化的發展也與此息息相關。
→法國大革命開創政治與社會結合的新世紀,自此人民的聲音成為不可忽視的力量。

3-3 對革命的反省
•Alexis De Tocqueville:
法國革命不僅是要變革舊政府,而且要廢除舊社會結構,因此它必須攻擊一切現存權利,摧毀一切公認的勢力,除去各種傳統,更新風俗習慣;並且可以說,從人們的頭腦中洗滌所有一貫培育尊敬服從的思想。這就產生了法國革命如此獨特的無政府主義特點。但是搬開這些殘渣碎片,你就會發現一個龐大的中央政權,它將從前分散在大量從屬權力機構、等級、階級、職業、家庭、個人,以及散布於整個社會中的一切零散權力和影響,全部吸引過來,吞沒在它的統一體中。自羅馬帝國崩潰以來,世界上還沒有一個與此相似的政權。
•William H. McNeil:
法國革命者所做的事情,就是掃除阻礙單一的全國指揮中心調動人力與資源的各種障礙。全面禁除特殊的地方習俗和豁免權,……在革命立法被法典化和應用於全國以後,每個公民都面對著民族的莊嚴化身,似乎是面對面的,不再有自治團體的身分和角色的保護層……實際上,公民所面對的是中央集權政府的官員─無論是特派代表、縣長、收稅官,還是徵兵軍官─他們都是以人民的名義,要求提供遠比國王代理人所要求的數量更大的物資和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