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上課內容-亞歷山大帝國

投影片1 亞歷山大帝國
投影片2 馬其頓的崛起
• 馬其頓(Macedon)
1. 以狩獵為生,農耕為輔
2. 無城市生活,
被希臘人視為蠻族
• 腓力普二世的改革
1. BC 359 拔擢人才、提倡教育、整軍經武
2. BC 338 擊敗雅典聯軍、征服希臘
投影片3 希臘方陣步兵 圖
投影片4 亞歷山大帝國BC334-323
• 志願:將優美的希臘文化傳播到全世界
• 領導:21歲即位領導希臘,決定遠征波斯
• 征伐:先後攻下小亞細亞、埃及、波斯,並取得印度河以西的領土
• 擴張:短短12年內,創建一個橫跨歐洲、亞洲、非洲的大帝國
投影片5 亞歷山大的機智
當時他處於腹背受敵的危險情況。想要先對付部署在高地威脅他後方的敵軍,但又顧慮到正面仰攻損傷必大,對己方不利。
投影片6 馬其頓方陣 圖
投影片7 波斯vs 希臘聯軍 陣式圖
投影片8 亞歷山大的世界觀 圖
投影片9 亞歷山大登陸亞洲 圖
投影片10 亞歷山大接見大流士家眷 圖
投影片11 亞歷山大東征路線 圖
投影片12 亞歷山大帝國
• 寬容政策
1. 降低敵意:入境隨俗、實施宗教寬容、保留風俗習慣、維持地方行政制度
2. 鼓勵通婚:鼓勵士兵與當地女子結婚,他也娶了波斯公主
3. 掌握地方:凡是士兵願意與當地女子結婚,便可以自軍隊中退伍、留在當地,擔任地方行政官員
投影片13
• 調和政策
1. 中央集權:採取波斯帝國的行省制度,由中央派遣總督直接統治,使城邦失去了政治獨立性,變成單純的城市。
2. 地方分權:地方政府的總督負責徵稅,並負責提供國家所需士兵,也允許擁有自己的權利。
投影片14
• 創新制度
1. 在征服地區興建新城市,七十多個城市中有十餘個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為各地傳播希臘文化的據點
2. 帝國分裂後,各王國仍進行希臘式管理,因此希臘的文化繼續影響東方各地
3. 經濟上採取貨幣統一,而波斯帝國的黃金開始流通各地,各王國持續商業發展與國際貿易。
投影片15 帝國分裂 圖
投影片16
托勒密 塞流卡斯 馬其頓

治 專制的官僚制度,
控制土地與商業,
向農民徵收重稅 因為疆域大、邊境不穩
和文化複雜,使用行省
制與城邦制的混和政體 實行君主專制,但
國王容許人民自動
向國王表示意見

濟 重商主義─重視加
強競爭力,即改良
生產品質 (農民在
種植一般作物,可
經營果樹園) ,但
在何地、種植何種
作物須由政府規定 以王室為經濟中心,由各
地的總督、豪族及農民提
供農產品或畜產品,大城
市則是繳納貨幣。並在中
央與地方都設有經濟財稅
機構,所以當王室經濟陷
入危機時,各地方政府仍
擁有財源 原以農業和畜牧為
主,但至西元前三
世紀後,曾積極開
採礦山,發展經濟
。由於馬其頓人民
對王室忠誠,所以
他們都是在自己的
土地上耕作,沒有
農奴制度

束 西元前30年成為羅
馬屬地 西元前一世紀王國內亂,
勢衰。西元前64年被羅馬
所滅 與迦太基聯合反對
羅馬,於西元前168
年被羅馬所滅
投影片17 希臘化時代 版圖
投影片18 希臘化文化
三大王國雖分別統治,但希臘人仍主宰
希臘城邦在地中海保持相當影響力量
• 經貿利益大權在握:控制著海權與國際貿易
• 殖民各地壟斷經濟:繼續在各地建立殖民地
• 王國保持友善關係:國際貿易路線相同
→商品、貨幣及交通將各國連接在一起並促進共同文化
投影片19 亞歷山卓城 圖
投影片20 亞歷山卓城
• 生活機能:商店林立、衛生下水道設備完善
• 文化建設:提倡學術研究、擁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博物館授課(天文學、物理學、解剖學、哲學、醫學、數學等)
• 都市規畫:各區呈棋盤狀分布
• 學術領導:直到羅馬,在學術文化上保持領先地位
投影片21 亞歷山卓城圖片
投影片22 亞歷山卓城博物館、圖書館
投影片23 獎勵學術 圖
投影片24
希臘化時代特色 蘊含的希臘時代風格

築 風格追求富麗堂皇與奢華,例如埃及亞歷
山卓港的燈塔。雖然不是每一個建築都一
定宏偉壯觀,但從其圓柱設計看來,追求
華麗壯觀確為目標 希臘時代的建築講究均衡
對稱,但仍不脫離宏偉壯
大的概念,而且皆喜歡使
用巨大圓柱

刻 雕刻家盡可能展現人物臉部的皺紋、發達
的肌肉及複雜的衣紋縐摺,強調自然主義
及不受拘束 雕刻作品重視人物形態表
現,較唯美簡單,不及希
臘化時代的誇張與寫實

學 1.喜劇:主要喜劇家米藍德喜歡創作浪漫的愛情故事,描寫愛情的悲歡,情節來自日常生活,精於人物性格、幽默氣氛,使故事情節具吸引力
2.田園詩:故事取材幻想世界中,描述理想國情形普遍流行 希臘時代的文學形式包括
戲劇、傳記、散文,希臘
化時代大致沿襲其形式,
只是此時的戰爭頻繁影響
下,內容更多為呈現烏托
邦情節

學 由斯多噶學派和伊比鳩魯學派代表希臘化
時代哲學的主要趨勢 在思想上兩者有所差異,
但皆不脫離希臘哲學以理
性解決人類問題的基本依

投影片25 希臘化時代
• 內涵:希臘化時代建築、雕刻、文學和哲學在精神和本質上仍不脫希臘格調,希臘語通行希臘化世界
• 意義:保存並傳遞希臘人成就,也代表希臘和中東兩種文化的結合
投影片26 科學發展
1. 統治者支助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作為沽名釣譽之用。例如:統治埃及的托勒密一世便為了提倡學術,在亞歷山大里亞建立一座博物館和圖書館。
2. 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的科學家,配合其注重實利、應用的計算型科學,結合希臘人的純粹、理想、自由的演繹科學,不僅刺激希臘化時代人們對知識的探求,也有效融合科學中既重數學、演繹又重操作、效益的特色。
投影片27 阿基米德
• 「給我一個立足點,就可舉起地球」
1.浮體力學
2.週期、拋物線、球體、圓柱體
3.制定滑輪和槓桿原理
投影片28 數學
• 歐幾里德的《幾何原本》集幾何學之大成
「幾何學中沒有帝王之路」、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數學著作
• 阿基米德的「微積分」
投影片29 希臘時代的數學-泰利斯
投影片30 希臘化時代的數學-歐幾里德 公式
• 公理1 與同一件東西相等的一些東西,彼此也是相等的。
公理2 等量加等量,總量仍相等。
公理3 等量減等量,餘量仍相等。
公理4 彼此重合的東西彼此是相等的。
公理5 整體大於部分。

• 公設1 從任意的一個點到另一個點,
作一條直線是可能的。
公設2 把有限的直線不斷循直線延長是可能的。
公設3 以任一點為圓心和任一距離為半徑
作一圓是可能的。
公設4 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公設5 如果一直線與兩直線相交,
且同側所交兩內角之合小於兩直角,
則兩直線無限延長後必相交於該側的一點
投影片31 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講求實驗的精神和數學的思考相結合,是比其他希臘人更近於近代的科學方法,所以被許多科學家史家推崇為最早﹑也是最偉大的上古時代的「現代」物理學家
投影片32 天文學
• 亞里斯塔克:提出太陽為宇宙中心說、利用日、月蝕的時間長短來測算地球和太陽體積的大小
• 托勒密:建造一個天體模型,主張地球中心說
• 喜帕卡斯:發明觀象儀和球面三角學,發現地球運轉受到日月星引力影響
投影片33 地理學
• 埃拉托色尼
利用亞歷山卓城和尼羅河上的太陽投影的差異,來測算地球的圓周,並繪製標有緯度的地圖(子午線)
他堅信地球是圓形,而且一個人倘若一直向西航行,必可到達印度
投影片34 哲學
• 斯多葛學派
1. 主張:抑制肉體慾望與物質追求、寬恕待人、強調人與自然合一(「自然律」)、每個人都該遵從命運來生活
2. 影響:宣揚四海一家的世界精神,禁慾與為神服務的理念,影響羅馬文化與部分基督教教義
投影片35
• 伊比鳩魯學派
1. 主張:宇宙由原子組成,靈魂會隨肉體死亡而消散,因此不需迷信→宣揚無神論和神滅論
2. 衍伸:人生最高目的在追求快樂、須具備獨立精神、去除虛偽、恐懼,即可養成公正的寧靜心境
3. 影響:被誤解為放縱肉慾,當代影響不大
投影片36
兩派哲學思想,一則主張克制情慾、一則主張追求快樂,表面上似乎相反,但他們反對極權專制,重視個人自由意志的思想卻彼此相同
投影片37 教育發展
• 學術中心:亞歷山卓城、雅典
• 學校林立
希臘化時代的初等教育,則是強調智育地位,體育、美育的地位反而降低,音樂學校、體操學校雖存在,但其重要性下降,為文學學校代替,教學內容主要是讀、寫、算,僅保留部分的音樂和體操教學。中等教育方面,文法學校逐漸取代體育館,教學內容主要是文法、修辭、算術、幾何等學科。
投影片38 設立學院
• 柏拉圖 西元前387年,柏拉圖於雅典附近買了一塊土地作為建學校之用,稱為「阿加德米學術院」,吸引很多人從各地方前來受教,例如亞里斯多德就是在西元前368年進入學術院就讀,柏拉圖除傳授科學、哲學外,還教導「正義公道」為行政教育唯一原則
投影片39
• 亞里斯多德 創辦「呂克昂學園」,成為古希臘科學發展的主要中心之一,提出:
1. 青年學生必須進行智育、德育、體育三方面的教育
2. 七歲到十四歲的兒童,國家應該為他們辦小學,學習體操、語文、算術、圖畫和唱歌
3. 十四歲到二十一歲的青少年,國家應該為他們辦中學,學習歷史、數學和哲學
4. 學園裡建立歐洲第一個圖書館,珍藏許多自然科學和法律方面的書籍
投影片40
• 伊比鳩魯 西元前四世紀於雅典創立學校,因為是在花園裡講學,所以人們稱他為「花園哲學家」。並在花園門口立著一塊牌子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的事物。」這裡主要學習著伊比鳩魯學派的哲學
投影片41 對世界的影響
1.對東方世界的影響:
(1)佛教藝術的轉變:印度從西元前一世紀起的各種佛像或建築,就是希臘化的「犍陀羅藝術」表現,後來這種佛教藝術經由中亞的西域,進而影響到中國、朝鮮和日本的藝術。
(2)文學、戲劇的傳入:《伊索寓言》、《波希戰爭史》等書的引進,影響印度的民間諺語和文學掌故,例如印度的《壺繪》,已被考古學家認定是古印度人的作品,可是上面畫的就是悲劇《安媞娥妮》的劇景(希臘悲劇家沙孚克里斯的作品)。
投影片42
2.對義大利半島的影響:羅馬文化在本質上就是希臘文化,其哲學、文學、戲劇、美術等,無一不是繼承希臘化文化。即使原先神性和希臘宗教毫無關聯的羅馬諸神,後來也都分別把它們比做希臘奧林帕斯諸神。另外,《羅馬法》成立的初,法理思想淵源也是來自希臘化世界。
3.歷史意義:打破歷史東、西方各自獨立的模型,使它們合二為一。人們首次想到把整個文明世界當作一個單位。雖然起初的埃及人、馬其頓人是以征服者的身分去統治東方,而強制推行希臘化模式。但是在這過程中,他們卻使隨後產生的希臘化文明成為一個有獨特性的混合物。
投影片43 馬其頓王國 年代表
希臘內戰:雅典、斯巴達、底比斯、科林斯、阿古斯
前431-404:比羅奔尼蘇戰爭(雅典與斯巴達的對立)
●前387:波斯介入,希臘城邦失去自主權
◎馬其頓
○菲力浦二世(前359-前336)→統一希臘
●前338年
a.克洛尼亞之戰→大敗雅典與斯巴達聯軍
b.科林斯大會→推為共主
○亞歷山大(前336-前323)
●前334年→小亞細亞
●前333年→敘利亞
●前332年→滅埃及
●前331年→滅波斯
●前326年→到達印度西北部
◎希臘化時代(前323-前30)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
(1)塞琉卡斯王朝→西亞
(2)卡山德王朝→希臘
(3)托勒密王朝→埃及
●希臘喪失自由
(1)馬其頓干預
(2)北:阿契安同盟、南:愛托連同盟
●商業中心:亞歷山大港、安提亞克、羅德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