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上課內容-埃及

投影片1 圖
投影片2 地理環境 1.地形孤立 2.氣候炎熱 3.尼羅河
投影片3 圖
投影片4 圖
投影片5 歷史演變
 王國時期
1.古代時期(BC4000-2650)
2.古王國時期(BC2650-2152)
3.中王國時期(BC1986-1759)
4.新王國時期(BC1539-1069)
5.末期王國(BC712-332)
 希臘化時期(BC332-31)
 羅馬帝國時期(BC31-AD641)
 伊斯蘭世界
1.阿拉伯帝國(西元7世紀-11世紀)
2.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西元14-18世紀
投影片6 1-1 古代時期
 此時期,埃及分為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兩個國家。
 BC3100 ,上埃及的國王 Narmer 統一了整個埃及。
 已經出現象形文字。
投影片7 圖
投影片8 1-2 古王國時期(約 2650~2152 B.C.)
 從第三王朝至第六王朝止
 是古埃及最富裕、最富創造力的時期。
 建了許多金字塔,又稱為「金字塔時代」
投影片9 埃及考古遺址分布圖
投影片10 階梯金字塔-古王國時期、第三至第六王朝 (約BC2649-2150)
投影片11 曲折金字塔-第四王朝的 Sneferu 王 (BC 2575-2551)
投影片12 古夫金字塔-古王國時期、第四王朝 (BC 2575 - 2465)
投影片13 吉薩金字塔、獅身人面像
投影片14 1-3 中王國時期(約 BC 1986~1759)
 從第十一王朝至第十二王朝止。
 在這時期,埃及有很多外族移入。
 雕刻藝術在這時期發展達到最高峰。
投影片15 1-4 新王國時期(約 BC 1539-1069)
 從第十八王朝至第二十王朝止。
 西元前十六世紀驅逐統治二百年的外族,進入新王國,國勢因而穩固壯大
 這時期繪畫的發展達到鼎盛。
投影片16 1-5 末期王國時期(約BC 712~332)
 從第二十五王朝至第三十一王朝止。
 於西元前六世紀後,古埃及王朝因為腐敗,
 遭波斯帝國統治,成為帝國的一部份。
投影片17 2 希臘化時期 (BC 332-31)
 西元前 332 年,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結束埃及的王朝。
 亞歷山大死後,托勒密將軍統治埃及,埃及進入托勒密時期,直到最後的統治者克麗奧佩翠女王自殺,最後被羅馬人所滅,成為羅馬帝國的一省。
投影片18 圖 克麗歐佩托拉
投影片19 圖 克麗歐佩托拉
投影片20 希臘化時期的埃及
B.C. 323年,亞歷山大死後,其部將托勒密以埃及總督的身份自立為王,此即托勒密王朝,以亞歷山卓城為首都統治埃及,並極力推動埃及文明與希臘文明的融合,形成了輝煌的希臘化文明,影響當代與後世深遠,亞歷山大死後的三百年間,史稱「希臘化時代」。
投影片21 3 羅馬帝國時期 (BC 31-AD 461)
 BC 31年,羅馬皇帝屋大維進犯埃及, 托勒密王朝女王克里奧佩脫拉自殺身亡,埃及從此成為羅馬的一省。
 AD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埃及屬於東羅馬帝國管轄。
投影片22 4-1 阿拉伯帝國(西元7世紀-11世紀)
西元七世紀,阿拉伯帝國擴張版圖,北上攻佔東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兩河流域和埃及等地。
埃及於是成為「哈里發」統治下的疆土,回教文明入侵,埃及從此信奉回教
投影片23 4-2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AD 14-18th)
十一世紀阿拉伯帝國衰落,塞爾柱土耳其人和鄂圖曼土耳其人先後興起,繼阿拉伯人陸續入侵埃及。
十八世紀後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在埃及橫徵暴斂、爭權奪力,致使埃及土地荒蕪、民生凋蔽,終使歐洲帝國主義者有可乘之機。
投影片24 生活型態:食、衣、住、行
投影片25 圖 農業生產
投影片26 圖 漁撈生活
投影片27 圖 埃及人的傳統服飾
投影片28 宗教信仰
 多神信仰
1.太陽神
2.尼羅河神
 不朽 - 死者之書
投影片29 宗教即生活
埃及自古就是一個「宗教即生活」的國家,宗教和埃及人的日常生活非常密切。
投影片30 古埃及人的神靈
信奉多神,尤其崇拜尼羅河神和太陽神。埃及宗教最突出之點在特別強調「不朽」,奧賽理斯可以死而復活,尼羅河水可以降而復漲,植物收割後可以再生,人當然也可以不朽,屍體在乾燥沙土裏歷久不壞,益增強此信念。埃及人認為人的靈魂叫做 ka,是不死的,為 ka的需要,乃有陪葬、築金字塔、製木乃伊(mummy)。
投影片31 太陽神Ra
太陽神創造天和地,創造人類和世間萬物,成為神通廣大的創世主和統治者。
投影片32 尼羅河神 Osiris
奧西里斯被弟弟所害,在父親和妻子的幫助下,製成木乃伊,死而復生,成為陰間之神和尼羅河神。
投影片33 守護之神Isis
Isis是Osiris的妻子,也是女性與小孩的守護之神,教授女性編織、烹調和育兒的技能,並在婦女分娩時給與庇佑。
投影片34 陰間審判
歐西里斯的崇拜,亦產生死後審判的觀念,相信死者須為生前行為受歐西里斯審判。
帝國時期宗教趨於僵化,祭司為幫助死者通過 奧賽理斯考驗,造出種種方式、魔術出賣,以及在紙草紙上書寫符咒,與在陰世應對的語言,供死者去冥世欺騙、威脅或利誘鬼神之用,後世稱之〝死亡之書〞 (The Book of the Dead)。
投影片35 《死者之書》
古代埃及具有全民意義的神是歐西里斯,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後必須經過他的審判,為了讓死者的靈魂通過這種審判,死者的家族就要編寫讚美死者生前功德詩歌、禱文、辯詞與咒語,把它放進死者棺內,以安撫死者的靈魂,這種陪葬品稱為《死者之書》。
投影片36 聖甲蟲就是象糞蟲
古代埃及的聖甲蟲就是象糞蟲,牠們很努力收集大象排洩出來的糞便,搓成圓球,大老遠把象糞圓球推到巢穴裡,然後在糞球裡下卵,目的是讓幼蟲孵化成蟲後,有糞球作為食糧,可以順利長大。古代埃及見到象糞蟲推的糞球是圓形的,加上要推行老遠一段路,很像太陽早上昇起,走了一天,然後在西方落下。
古埃及人極崇拜太陽,用這種甲蟲象徵太陽,所以這種甲蟲便神聖起來了。
投影片37 圖 聖甲蟲
投影片38 圖 圖坦卡門墓中的聖甲蟲
投影片39 圖 聖甲蟲
投影片40 象形文字
 莎草紙
 象形文字
 羅塞塔石碑
投影片41 圖 莎草紙
投影片42 圖 象形文字
投影片43 圖 象形文字
投影片44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一塊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塊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詔書的石碑。
投影片45 石碑內容
羅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於西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的祭司所製作,作為當時的國王、年僅13歲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週年時的紀念,主要是在敘述托勒密五世自父親托勒密四世處繼承王位之正統性,與托勒密五世所貢獻的許多善行,例如減稅、在神廟中豎立雕像等對神廟與祭司們大力支持的舉動。
投影片46 由祭司書寫
 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時代的埃及,像這般的召書原本都是由法老頒授,等同於聖旨。
 但到了托勒密時代,唯一還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寫方式的祭司們卻成為召書的頒寫者,是一個很不一樣的特點。
投影片47 Rosetta Stone 的重要性-1
三種古文字:由於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分別是:
1.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 又稱為聖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
2.埃及草書(Demotic),又稱為埃及通俗體,是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
3.古希臘文:代表統治者的語言,這是因為當時的埃及已臣服於希臘的亞歷山大帝國之下,來自希臘的統治者要求統治領地內所有的此類文書都需要添加希臘文的譯版。
投影片48 Rosetta Stone 的重要性-2
研究古埃及史的重要資料:
Rosetta Stone 使得近代的考古學家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後,解讀出已經失傳千餘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而成為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投影片49 圖 埃及人的陰曆
投影片50 圖 埃及人的數字
投影片51 建築遺產
 金字塔
 人面獅身像
 神廟
投影片52 圖 金字塔
投影片53 圖 金字塔
投影片54 圖 獅身人面像
投影片55 圖 神廟
投影片56 醫學-木乃伊(外科手術)
投影片57 圖 木乃伊
投影片58 木乃伊
 人
1. 法老
2. 貴族
 動物
1. 貓
2. 鳥
3. 甲蟲
4. 鱷魚
投影片59 藝術 古王國時期
投影片60 中王國時期
投影片61 新王國時期
投影片62 近代
投影片63 太陽神崇拜
投影片64 死者之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of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